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法務部矯正署八德外役監獄:回首頁

:::

正向報導:戒除酒癮 勵志故事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109-03-12
  • 資料點閱次數:1578

喝酒讓自己醉,但卻喝著變成罪

小明經常因為喝醉會鬧事,而造成身邊的人困擾。因為喝酒也影響了自己和妻子的關係,每到夜深人靜,內心裡頭不時盤旋對於自己過去所作所為感到苦惱,如今有了自己的家庭,不希望自己的因素,再牽連家庭。雖然喝酒讓小明暫時能夠離開現實世界痛苦,躲到酒的懷抱裡,細細品嘗喝酒與世隔離的痛快。但每次喝完的心情更加痛苦,甚至忘了自己曾經喝醉之後傷害了哪些人?做了什麼事?

沒有人會喜歡透過喝醉來面對人生的困境,如果在現實中找得到方式可以處理,或許,就不必仰賴喝酒暫時逃離那痛苦的感受。只是面對痛苦,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很多的勇氣與勇敢。藉著鼓勵與支持小明,勇敢的去了解,透過喝酒想逃離什麼樣的痛苦?慢慢且勇敢的走進讓自己痛苦深淵的感受裡,去認識黑暗的痛苦裡隱藏的是甚麼?

勇敢走進痛苦裡,認識痛苦的長相
 
小時候身在單親家庭中長大,受到保母在照顧上的虐打經驗,讓小明飽受被虐打的痛苦,求助於母親卻沒有被相信的無助與受傷之中。國中之後,由於和母親的關係相當緊張,便負氣離家進入幫派,自力更生。對小明來說,渴望家庭的溫暖,是他內心裡最真切的盼望。面對內在情感受創與長期被忽略需求長大的一個孩子,就更需要幫助小明釋放小時候不被理解的孤單與沒有父母關心的憤怒,內在小孩的壓力,沒有人能理解。

慢慢的細說那個年幼的小男孩,需要甚麼樣的幫忙?他渴望著母親的關心和陪伴,他默默的流下眼淚。「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接納自己的眼淚,接納我們內心有負向的情緒,不是一件羞恥的事。直到情緒全然地被接納,並能夠瞭解到接納並不表示就可以不負責任的亂發洩情緒或惡待他人,內心才能變得完整,感受到平靜,也比較能夠容易喜歡自己,感受到自己堅實的自尊。

隨著漸漸的釋放過去內在小孩未曾表達的心聲,小明慢慢地能夠釋懷,也願意回頭去傾聽母親過去的生命經驗。當我們能放下角色經驗,聆聽自身長輩的生命故事,我們發現彼此過去共同的人性,兩人曾經也都在家庭中受了傷,受傷的經驗不會因為角色的不同,而不存在。隨著更認識自己的母親,小明更能坦然的面對母親,甚至能肩並肩的依靠著和母親聊天,這是從小到大都不曾有過的經驗。

享受喝酒,不再透過喝酒逃避內心的痛苦

小明自我探索的這段期間,讓他感受到:「其實我過去都在逃避我內心的壓抑,我有勇氣喝醉酒傷害別人,我卻沒有用勇氣面對自己的痛苦。我發現我只要願意勇敢的面對我內心的痛苦,並健康的去認識他,喝酒反而變成是一種放鬆和享受,而不是一種用醉埋藏痛苦。」

擁抱我們內心的痛苦,安慰和鼓勵過去得不到保護的內在小孩說話,那些曾經我們年少輕狂的自己,也是我們內心的一部分,沒有過去的自己,也就無從從過去的傷痛中學習,從過去的磨難中成長。

回頁首